激光器雷达源
LLD1550-1000mw
一、激光器雷达源的定义
激光器雷达源,顾名思义,是激光雷达系统的核心部件。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精确距离的主动测量装置。它利用激光束作为信号源,通过测量发射信号与反射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或频率变化,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方位等信息的精确获取。
二、激光器雷达源特性
1,550 nm 人眼安全波段工作
峰值功率高达3千瓦
脉冲宽度从1ns到20ns
脉冲重复频率高达10000 kHz
低功耗,体积小巧
三、激光器雷达源规格参数
参数 Parameter | 规格 Specification | 单位 Unit |
工作波长 Operating Wavelength | 1550 | nm |
重复率 Repetition Rate | 1000 | kHz |
脉冲宽度 Pulse Width | 1 ~ 20 | ns |
平均功率 Average Power | 1000 | mW |
峰值功率 Peak Power | 1 | kW |
通信协议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RS232 | |
功耗 Power Consumption | 15 | W |
电源电压 Power Supply Voltage | 5 | V |
工作温度 Operating Temperature | -10 ~ +65 | °C |
储存温度 Storage Temperature | -40 ~ +80 | °C |
尺寸 Dimensions | Φ 120 * 20 | mm |
激光器雷达源拓展资料:
一、激光器雷达源的工作原理
激光器雷达源的工作原理基于“飞行时间法”(Time of Flight, ToF)。当激光器发射出高能量的脉冲激光束时,这些激光束经过光学系统整形后,以极窄的光束宽度射向目标物体。当激光束遇到目标物体时,部分光波会发生散射,其中一部分散射光会按照原路返回,被激光雷达的接收器捕获。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后,会将其与发射信号的时间差进行测量。由于光速是恒定的,根据时间差和光速,可以精确计算出激光雷达到目标物体的距离。
此外,通过测量反射光的频率变化(多普勒频移),还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径向速度。激光雷达系统不仅测量单个点的距离,还会通过扫描机制不断改变激光束的指向,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全方位扫描。扫描过程中收集的大量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生成精确的三维立体图像。
二、激光器雷达源的应用范围
激光器雷达源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机器人导航、测绘遥感、工业自动化以及智慧安防等多个领域。
在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雷达是不可或缺的传感器之一。它能够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成像,实时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包括道路、车辆、行人、障碍物等。这些信息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路径规划、障碍物避让、碰撞预警等至关重要。
在机器人领域,无论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还是特种机器人,激光雷达都能提供精确的环境感知能力。通过实时构建周围环境的三维地图,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导航、路径规划、障碍物避让等功能。
在测绘和遥感领域,激光雷达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面三维信息,为城市规划、地形测绘、地质勘探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激光雷达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覆盖范围广等优点。